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 秦亦姝
阅读提示
随着微短剧在网上越来越火,各种"月入过万"的推广信息也铺天盖地出现在社交平台上。这些看似诱人的微短剧推广背后,其实暗藏不少套路:高价课程、虚假授权、诱导买流量等花样百出,很多人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骗。专家建议,平台应该严格审核这类推广培训信息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"躺着赚钱""看剧就能赚外快""免费教学,想学的来"......最近微短剧火了之后,这类"副业赚钱"的广告随处可见。
微短剧推广到底是真能赚钱还是新骗局?记者调查发现,这个看似简单的"赚钱门路"背后其实陷阱重重:高价课程、虚假授权、诱导买流量等套路一个接一个,很多人最后都成了被割的"韭菜"。
专家建议,平台要严格把关这类推广培训信息,相关部门也要明确微短剧推广这类新兴行业的法律性质,同时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,别被虚假宣传和连环收费给骗了。
"零基础也能做,宝妈也能干"
"交了9000多学费,半年才赚了69块钱。"35岁待业的阿布(化名)给记者看了她的微短剧推广后台数据。她参加的"微短剧推广培训班"承诺"零基础快速上手""充值分成50%",结果半年下来根本没赚到钱。
最近微短剧特别火,成了投资新热点。《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(2024)》数据显示,到2024年6月,国内微短剧用户已经接近6亿,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能超过1000亿元。
微短剧推广作为这个热门行业的新副业,吸引了不少人关注。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"短剧推广",发现大量"免费教学""教程分享"的内容,这些帖子都说短剧推广是目前最赚钱的副业,"零基础也能做,宝妈也能干"。
记者联系了一位自称"短剧推广导师"的博主,加了微信后对方发来一套免费视频课程。
打开一看,发现一半内容都是在推销980元的"高级培训班":讲师展示了很多微信转账截图,说培训班里有宝妈、外卖小哥等学员跟着导师做兼职,月入过万。
这位"导师"说,培训班包含"全套进阶课程""一键剪辑工具"和"导师一对一辅导",就算没粉丝、没基础也能快速上手赚钱。
层层套路防不胜防
没粉丝、不会剪辑、不懂运营,花980元报个班就能稳定赚钱?真有这种好事?
面对记者追问,这位"导师"含糊其辞:"赚多少要看个人努力。"当记者问报名有没有合同时,对方说"钱太少不用签":"别人课程都上万,我们不到1000块,不用合同,靠信任就行。"
"这种做法可能涉嫌违法。"北京论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任培荣表示,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收费要公开透明。不管钱多钱少,付费服务都应该有书面或电子协议,不能以"钱少"为由拒绝提供凭证。
有参加过类似培训班的网友说,交钱报名只是开始,后面还有更多收费项目:"按教程做了一段时间后,机构说免费授权到期了,要花4980元买'一级代理权'才能继续。"
还有学员交钱后,被导师以"账号权重低、流量差"为由推销上千元的"独家流量包",说能突破平台限流,结果根本没用。
自媒体博主小萌告诉记者,做自媒体需要一定经验,就算是微短剧推广这种新领域,也要有基本技能。现在平台竞争激烈,就算有经验的博主也不能保证每个视频都能火。想靠短期培训快速赚钱,基本不现实。
多管齐下规范行业发展
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就发通知要求把网络微短剧"纳入规范管理"。作为微短剧行业重要一环,推广业务该怎么规范发展?专家给出了建议。
"现在微短剧推广、小说推文等业务法律定位不明确,很多机构打着'培训'旗号逃避监管。"任培荣建议,应该明确这类业务属于网络内容推广、广告代理还是版权分销。
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,平台要严格审核微短剧推广培训信息。如果是广告,平台要按法律规定审核并标注;同时要落实实名认证,开通举报渠道,防止虚假宣传和诈骗。
针对很多机构伪造"一级代理"资质高价卖授权的情况,任培荣建议建立微短剧版权登记和授权公示制度。"消费者可以要求机构出示盖公章的授权书,或者联系版权方核实。"
"如果发现自己被骗,要立即保存聊天记录、付款凭证、宣传资料等证据。"任培荣提醒,可以通过协商退款、平台投诉、行政部门举报等方式维权。如果金额达到诈骗立案标准,可以直接报警。
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