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日上午,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《家里家外》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。中宣部文艺局、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、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的领导,《家里家外》的主创人员,以及业内专家、平台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。
《家里家外》以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,讲述了一个重组家庭用爱与包容化解矛盾的故事。这部剧在短视频平台免费首播后迅速走红,开播前就有11万人预约,上线三天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,播放量突破10亿,成为短剧领域的现象级作品。凭借地道的方言特色、精良的制作和感人的故事,该剧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和市场的认可。
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在会上指出,《家里家外》打破了竖屏短剧难出精品的固有印象,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标杆。管理部门将继续支持微短剧创作,既要规范管理,又要鼓励创新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希望微短剧能多尝试不同题材,满足观众需求,促进行业良性发展。四川省广电局局长李晓骏表示,这部剧展现了巴蜀文化特色,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示范。四川将加大支持力度,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,推动微短剧创新发展。
主创团队分享了创作心得。总出品人表示,团队坚信短剧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艺术形式,未来将继续探索创新,追求更好的作品质量。导演杨科南介绍了剧组在还原年代感、呈现地方特色等方面的用心,表示会继续创作有温度的好故事。主演孙艺燃谈到,这部剧让她重新认识了演员的创作价值,也看到了短剧行业的广阔前景。
红果短剧副总编辑昌朋淼等平台代表认为,《家里家外》为行业带来了新思路,证明短剧也可以制作精良、内容深刻。各平台将继续支持优质内容创作,让短剧成为连接观众的情感桥梁。
与会专家仲呈祥、李京盛等人高度评价了《家里家外》对短剧品质提升的示范作用,认为这是广电总局长期扶持引导的成果。专家建议短剧创作要扎根现实生活,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,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生态。会上,大家还就如何提升短剧的艺术品质进行了深入讨论。
责任编辑:任芯仪(EN06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