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,严格保留原有HTML标签和结构,仅对文字部分进行优化润色:
界面新闻记者 | 张友发
界面新闻编辑 | 姜妍
"要是没有监制这个角色,导演就得自己当半个产品经理,这过程可不好受。"
担任清明档电影《阳光照耀青春里》监制的饶晓志,在和界面文娱聊起监制职责时,形容这个角色就像是"导演和制片人之间的润滑剂",能帮导演避开直接参与商业运作的烦恼。
国内电影圈对监制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,这个岗位在国内兴起也没几年,不同项目里监制干的事儿差别可大了。导演兼监制黄建新之前接受采访时说过:"监制从项目筹备阶段就介入,陪着创作者打磨剧本,一直到后期剪辑、发行宣传全程参与,不像制片人可能只负责某个环节。"他还补充道:"监制最重要的任务,就是别让投资方直接插手导演的艺术创作。"
《阳光照耀青春里》监制饶晓志
这几年大家眼里的饶晓志,总是在导演和监制两个身份之间切换。他的经历和见解,给外界理解监制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,而《阳光照耀青春里》这个项目更是最新的案例。
从话剧舞台转战大银幕,饶晓志的作品总是聚焦"小人物"和"特殊群体"。2016年他的导演处女作《你好,疯子》靠着黑色幽默和出色的群戏一鸣惊人;2018年《无名之辈》成为年度票房黑马;之后的《人潮汹涌》和《万里归途》更证明了他拍商业片的实力。
正因为饶晓志成功实现了从话剧到电影的转型,很多想跨界的话剧导演都找他取经:"他们觉得需要我这样有经验的人帮着避坑,毕竟我当年可没少踩雷。"就这样,饶晓志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新人导演作品的监制栏里。除了话剧同行,像《阳光照耀青春里》这样的项目也找上了他。
这部华纳兄弟首部国产真人电影,由纪录片导演曾海若首次操刀剧情长片。担任监制的饶晓志主要在剧本结构、表演指导和选角上出力。原剧本采用双线叙事——维权主线穿插精神病院群像戏,但六万字的体量对电影来说太臃肿。在饶晓志建议下,团队精简故事线,把春夏饰演的春春从若隐若现调整为贯穿全片的关键角色。
创作过程中,饶晓志和曾海若达成共识:先得让自己对故事"来电"。病房群戏和肖央、春夏骑自行车逃离的片段,都是让饶晓志眼前一亮的场景。这些戏既捕捉到角色间的细腻互动,也展现了精神障碍患者身上闪光的人性。
对于新人导演,饶晓志在表演指导上特别下功夫。他不仅深度参与选角,还推荐了合作过的肖央、陈明昊等演员。这对纪录片出身的曾海若正是短板,而饶晓志的剧场经验正好补位:"我比较擅长判断演员表演,这是多年舞台工作练出来的本事。"
虽然监制要参与各个环节,但饶晓志反复强调:"导演的决定就是最终决定,这是我们拍片的前提。"作为监制作品,《阳光照耀青春里》延续了他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。通过肖央饰演的何立为视角,观众能在抗争故事中感受到现实与浪漫的交织,这种多义性正是饶晓志追求的:"观众感受到什么,电影就在传递什么。"
【关于特殊群体的创作边界】
界面文娱:怎么接触到这个项目的?导演和项目的先后顺序是?
饶晓志:曾导先写了剧本,他做过大量调研。华纳兄弟想拍首部国产真人电影,赵方总找我当监制。看完剧本我很感兴趣就加入了。
界面文娱:剧本最打动您的是什么?
饶晓志:通过何立为的视角带观众走进特殊群体的精神世界,既有维权主线又有诗意表达。我对这类既特殊又具有普遍性的角色一直很着迷。
界面文娱:如何处理维权线和群像线的平衡?
饶晓志:原剧本就有双线,我们调整了春春这个角色,让她成为连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纽带,使两条线更有机融合。
界面文娱:和曾导的合作模式是?
饶晓志:我们达成共识——先要自己热爱这些人物。不会刻意揣测观众喜好,而是专注角色本身的感染力。毕竟四年前拍的片子,谁能预测现在的市场?
界面文娱:拍摄中有哪些高光时刻?
饶晓志:病房群戏和自行车逃亡戏都很棒。特别是蒋奇明那句"就是我们这种精神病"的表演,那种自嘲感拿捏得恰到好处。
界面文娱:纪录片经验对曾导有帮助吗?
饶晓志: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共情能力是优势。我的剧场经验则帮他在表演调度上把关,比如"这个处理合适,那个可能欠妥"。
界面文娱:选角是如何进行的?
饶晓志:基本是我们共同决定的。肖央、陈明昊这些老搭档都是我推荐的,他们和角色契合度很高。
界面文娱:如何把握特殊群体的表演尺度?
饶晓志:关键是不消费他们。不靠卖惨或猎奇博眼球,而是展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尊严与情感。跟着何立为的视角,观众会逐渐理解这些角色。
【监制工作的本质】
界面文娱:为什么开始做监制?
饶晓志:很多话剧导演转型时找我取经,毕竟我踩过的坑他们可以避开。像王子川这些剧团老同事的项目,我都会支持。
界面文娱:选择项目的标准是?
饶晓志:首先故事要打动我,其次确实能帮上忙。有些项目我会婉拒,要么不对胃口,要么不适合我参与。
界面文娱:新人导演最需要什么?
饶晓志:一是信任,二是表演指导。现实主义题材的导演常找我,可能因为我对小人物故事比较拿手。
界面文娱:怎么定义监制角色?
饶晓志:就像是给导演撑起的保护伞。既要帮导演扛住投资方的压力,又要守住创作底线。但绝不能越俎代庖,导演才是最终决策者。
界面文娱:监制经历对您有启发吗?
饶晓志:当然。以相对抽离的角度参与创作,反而能反观自己导演工作中的不足。不过要是遇到特别心动的本子,我也得克制自己当导演的冲动——这是监制应有的专业态度。
坦白说,让海若去做示范不太现实,他不会说“这个地方你要停顿”,这是他作为长期的纪录片导演需要建议的地方。
界面文娱:我们选角还是挺贴合故事的,作为监制有参与到选角环节中吗?
饶晓志:
大部分选角都是我们一起完成。海若需要我的就是这些,剧情片的拍摄经验,以及帮助找到跟电影契合的演员。电影里肖央是第二次跟我合作,陈明昊、王子川,还有蒋奇明,都是和我在戏剧舞台合作过。
首先我去问肖央,他看完剧本觉得不错,就开始了合作。接下来很多角色是我们推荐给导演,导演就在这些人中选择适合角色的演员。
界面文娱:去表现精神障碍患者的话,对表演的要求还是相对较高。怎么把握这种表演的度,让他处于一个不太过夸张,又能表现角色的状态?
饶晓志:
创作者不去消费这些人群就好了。我们不是让他们扮丑扮怪来让观众好笑,也不是消费他们的苦难来让我们流泪。
从创作一开始,就希望用平常心态去看待这些人。我们跟随何立为的视角进入到这群人里,可能一开始他们让人感到奇怪,但最后发现他们也有基本的权利、尊严和喜怒哀乐,拥有需要被我们关注到的正常化的东西。把握这个度就不会出现表演过度或者不足。
界面文娱:演员在准备表演的时候,会做哪些相应的功课。
饶晓志:
会去相应的机构做一些采风,但不是说跟他们吃住在一起。主要还是在人物上去丰富自己,是他们当作需要塑造的人物,而不是一种模仿对象,这个我觉得是两回事。
界面文娱:国内外都有电影把镜头对准精神障碍人群,我们在拍摄这些人群时,想要传递什么不一样的主旨呢?
饶晓志:
这更适合由导演来回答,但可以说我看到了什么,我从里面看到对特殊群体、弱势群体的关注,对困境中人群,比如被剥夺版权的人群的关注。
我也通过影片中的特殊情景,看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的某种可能性。我们切入他们的幻境视角里,看到他也有风趣幽默、正常的一面,有诗意浪漫的一面。一般我们觉得康复中心或者精神病院是一种恐怖环境,但他们也依然有推开那个门之后的花园。
我也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单纯本真。哪怕他是一个精神病人,依然保存着那种质朴、单纯且光亮的人性,还有爱情。
但具体要说想传递的价值观,不用我来总结。观众看到了什么,什么能打动他们,那就是影片所传递的东西。我当然希望能打动观众的点越多越好,但这不是由我来归纳的。
监制是导演生产环节的缓冲
界面文娱:你这几年做了比较多监制的工作,合作对象包括很多新导演,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做监制的想法?
饶晓志:
我是从戏剧跨界来做电影导演,有一些犯错或者成功的经验,所以其他戏剧导演做电影时,会有人觉得需要像我来帮他们避免低级错误发生,因为我踩过雷,这些经验可能比没经历跨界的导演更精准。
有人找到我,特别是戏剧舞台剧行业的人,觉得我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情时,我才起心动念要去做这个监制。
界面文娱:所以其他导演或者公司找过来的项目会多一点,不是说你在主动说去寻找项目。
饶晓志:
主要是戏剧行业导演做电影的,尤其是在我们自己剧团的合作关系基础上,因为子川这些都是我们剧团的。其他找过来的,目前为止就是《阳光照耀青春里》,《第十一回》其实都不算,完全是我跟陈建斌一次创作上的相互需求。
界面文娱:在跟导演合作时候会看重项目的什么潜质,或者说新导演的什么潜质?
饶晓志:
最重要的还是跟故事里的人物契合,或者我是不是真的能帮到。我也会拒绝一些项目,因为故事可能我不喜欢或者不适合。
界面文娱 :那你会觉得可能新人导演普遍需求什么?
饶晓志:
第一就是刚刚说的戏剧导演的(需求)。第二个就是信任导演,对表演的判断会有一些需要我的建议,这两者比较多。当然比如现实主义题材,小人物题材的,喜欢找我的也有。
界面文娱:怎么理解监制这个工作?会有声音觉得中国的制片人体系不是很完善,监制制片这些工种有时候分的不那么清晰。
饶晓志:
如果没有监制,导演就是半个产品经理,他有时候是痛苦的。所以监制除了辅佐导演,在创作上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外,实际上也是导演与制片在电影产品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个缓冲带。
导演承担的压力很多,很多剧组都会出现投资预算、拍摄周期甚至演员周期不匹配,或者拉扯故事剧本长短的情况,监制可以这些极致的拉扯当中,让导演不用直面更大的压力,用自己经验去协调,帮导演扛住这些事情。当然监督还是要尊重导演自身的创作,而不是来找代理。
界面文娱:那你觉得监制行业这几年有没有变得更成熟一点,从一个整体来看?
饶晓志:
我没有怎么思考过监制这个职业这么宏观的问题。对我来说就是在做导演之余,一些新导演需要我的帮助而且我能帮助得到他,我在这些时间里做的一个工作,并没有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行业型的计划。
界面文娱:所以相当于导演工作外的补充。
饶晓志:
可以这么说,也不能说这是我的副业。但往大了说,从中国电影市场和行业角度,如果有好的创作者需要帮助,我也愿意承担这份义务。
界面文娱:遇到感兴趣的新项目,会不会想自己执导?
饶晓志:
有可能。要是剧本特别好,肯定会心动,但得克制。这也是做监制该有的态度,克制自我干预的这种冲动。假如我跟海若有,我只是说假如,我跟他有非常大的分歧,我自己特别想要去插手,那我一定会控制自己,尊重他的选择。如果导演要下一个最终决定,我也不会去改变这个决定,除非这个决定变成因此投资增加一个亿。
界面文娱:监制工作的经验,对自己的创作会有启发吗?
饶晓志:
当然,做监制某种意义上我也乐在其中。这依然是创造工作,甚至保持了一种稍微客观的角度,甚至有时候可能会审视到自己,或者提醒自己在下一次自己的导演工作当中的一些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