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将按照您的要求改写文本内容,保持HTML标签和结构不变。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:
《想飞的女孩》这部电影开头就让人揪心,刘浩存饰演的田恬在下水道里被囚禁、追赶、殴打。
看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加斯帕·诺导演的《不可撤销》。那部电影里莫妮卡·贝鲁奇在地下通道被强暴殴打的场景,真实得令人窒息。
《不可撤销》剧照
我原以为文晏导演也会给刘浩存安排类似的戏份,作为冲击影后的"高光时刻"。
但实际呈现的画面黑漆漆的,根本看不清演员的表演。而且动作场面也比《不可撤销》克制很多,最后以田恬反抗时误杀施暴者收场。
一方面我欣赏文晏没有太过功利,另一方面又觉得可惜,这么暗的环境完全看不出演员在极端情境下的表演细节。
看完这段冷静又充满张力的开场,我以为文晏继《嘉年华》之后又要拍出一部佳作。
没想到接下来的100多分钟,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:到底是我有问题,还是导演有问题?这拍的什么玩意儿?
前100分钟,我觉得是文晏的创作思路出了问题。费尽心思的双线叙事里塞满了无关情节、莫名其妙的动机、糟糕的人物塑造和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。
直到最后一分钟,看到文淇饰演的方笛从城楼跳下变成"蝙蝠侠",我才确定:疯的是我。
"天啊!这都是什么啊?"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呐喊。
《想飞的女孩》最大的败笔在于类型混搭的失败。
对文晏来说,这是一次大胆尝试,可惜没成功。
准确说是影片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失去了平衡。想兼顾两头,结果弄成了四不像。你能在片子里看到太多元素:原生家庭、女性压迫、未成年怀孕、吸毒犯罪、演艺圈底层压榨等等。
"想飞"的主题没问题,我完全支持。但文晏的表现手法,我不敢苟同。她把两个女孩扔进现实中都罕见的重重困境,然后告诉观众:即使被枷锁束缚,她们依然有梦想。太做作了。
文晏的初衷当然是展现女性成长,想用女性的困境与抗争引发共鸣。
两个女孩,两种环境:重庆山城和影视基地,一边是青春躁动,一边是生存挣扎,又因为中国式家庭伦理而紧密相连。她们面临不同困境,却都怀揣"飞翔"的梦想。现实与理想并存。
按这个路子走下去,电影本可以很出色。不知是文晏想太多还是怎么回事,成片竟然这么混乱。
有些类型元素真的有必要加入吗?不觉得突兀吗?值得商榷。
比如特别出戏的三个毒贩。他们闯入拍戏现场的"笨贼"桥段,说是黑色幽默也行,但在这么严肃的题材里硬塞这么一段,我更倾向认为是导演向商业妥协。
或者说,是文晏缺乏幽默感。没人会拒绝幽默,除非你的幽默根本不好笑。
《想飞的女孩》里的黑色幽默问题不在于不合时宜,而是既不好笑又很蠢。笨贼闯影视城,耿乐在手术台片场对着女孩们喊"方迪";穿着鬼子服的杨皓宇,爆炸后大家都倒了就他站着,反复好几次。这好笑吗?
幽默真是需要天赋的,没有就别勉强。
片中两个女孩每次逃跑,三个笨贼都能鬼魂般不讲道理地找到她们。在影视城山洞能找到,坐大巴跑到山沟民宿还能找到,甚至大清早跑到随便哪片海滩都能被找到。有这本事不去当赏金猎人真是浪费。
他们的存在直接让影片的社会秩序崩塌了。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追杀,居然没人想到报警。这是没有警察的平行世界吗?也不是,因为最后确实是警察来收场,可惜为时已晚。
所以这电影到底是现实主义还是魔幻题材?我说不清。
现在想想,花这么多篇幅描写这三个笨贼,有必要吗?如果把他们的戏份全删掉,对"女孩想飞"的主线叙事和主题表达有影响吗?
《想飞的女孩》的问题远不止类型混搭失败。
紧扣主题的两个女主角塑造也有不少遗憾。
刘浩存演的田恬还算合格。童年缺爱、青春叛逆、对生育的独特理解、举报父亲等行为,都有逻辑可循。
相比之下,文淇饰演的方迪问题很大。不是演技问题,而是角色设定本身有问题。
回忆里小时候的方迪并不喜欢这个小表妹。可长大后莫名其妙地,方迪就像欠了田恬似的,给了她母亲般的无限包容。
这种爱的理由在哪?我看不到。就因为表姐妹关系?如果仅凭这点血缘,说明文晏没好好研究社会人类学。
如果不止因为血缘,那两人为何如此亲密?这是后续剧情的重要基础,但影片没交代清楚。结果就是方迪对田恬无条件的爱显得很假,不真实。
表面上方迪是双女主之一,实际上她只是田恬的陪衬。这个角色本身没什么可挖掘的,不像活生生的人,更像一个符号,代表影视圈底层演员的生存状态。
影片用大量镜头展示她生理期一次次下水,观众只看到"底层演员真不容易",但方迪本人的性格特质在哪?唯一体现人物特点的只有一场戏:试镜时觉得台词太烂,直接走人。仅此而已。
除此之外,她所有戏份 - 任劳任怨工作、钱全给家里、无条件包容表妹、帮表妹养孩子 - 都像在塑造神话里的圣女,不像田恬那样是个真实可感的人。
和细腻深刻的《嘉年华》相比,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。
八年前采访文晏时,她说《嘉年华》的创作初衷是:"我们生活在嘉年华般的时代,喧嚣中没空静下心来思考成长的意义"。
我感动于多年后她仍在关注女性成长。但从《嘉年华》的静水深流到《想飞的女孩》的浮躁泡沫,当年那个骑车走向未知的沉默少女,八年后变成了跳楼的"蝙蝠侠"。在商业大潮中,文晏似乎丢失了曾经的克制。
也许不是她失去了耐心,而是这个时代连审视伤口的时间都成了奢侈品。
商务/阿乐(微信:pachongsw1)
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:caodahua1994
期待您点个在看,分享给更多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