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,保留了所有HTML标签和结构,仅对文字部分进行了优化:
```html
从《平原上的摩西》到《
平原上的火焰
》,这部作品历经数年跨媒介改编,始终在文学性和商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。由于电影时长和表现形式的限制,《平原上的火焰》对原著做了大量精简,有观众表示剧情衔接略显跳跃。导演坦言"电影只保留了小说不到一半的内容"。作为艺术总监的原作者双雪涛虽有些惋惜,但也理解电影创作的规律,将改编主导权交给了制作团队。
从成片效果看,原著粉和新观众都感觉电影与小说差别明显。原著中人与命运抗争的深刻主题,在电影里转化为带有犯罪元素的情感故事。这样的改编更符合商业片的套路,但也引发了口碑两极分化。导演张骥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,现在的版本是最适合电影的表现形式。经历了漫长的制作过程,他学会了在不确定中寻找创作的真实。这种心态转变,恰如小说精神在现实中的投射。
1
现在的结局是最适合电影的表达
南都娱乐:作为文学改编作品,您是如何平衡原著和创新改编的?
张骥:
双雪涛的原著小说我很早就很喜欢。我们从陌生到合作,建立了深厚的创作默契。刚开始改编时,雪涛就说:"电影要按电影规律来,小说内容太多必须精简。"这给了我们很大创作空间。电影时长有限,必须做取舍,关键是要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。我努力营造真实的环境,让人物既保留原著特质又适合电影呈现。剧本创作中最难的是结局处理,团队反复讨论后,现在的结尾是最符合电影表达的方案。
南都娱乐:除了双雪涛,刁亦男导演也担任监制,他们在创作中给了哪些建议?有没有产生过分歧?
张骥:
我和雪涛就像创作搭档,每次删改都要互相说服,算是一种良性"较量"。创作不可能没分歧,比如最初在叙事视角上犹豫不决,最后决定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展现时代变迁。这个选择决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。
刁导作为监制既专业又贴心,总能敏锐察觉我的创作难题。我们多年好友的关系让合作很顺畅,他很清楚监制该有的分寸感。
南都娱乐:故事发生在东北,但演员没说东北话。在缺少方言辅助的情况下,您如何呈现东北特色和年代感?
张骥:
我们刻意避开了东北民俗的刻板印象,而是通过寒冬、工业城市风貌等环境细节来体现。可能更偏向表现北方整体的气质吧。
2
周冬雨和刘昊然都展现出
超越预期的爆发力
南都娱乐:《漠河舞厅》作为推广曲,您觉得和电影最契合的点是什么?
张骥:
这首歌的悲情浪漫气质和电影很搭。一个老人独自跳舞怀念亡妻的故事,既伤感又动人。这种情感打动了很多人,演员们也很喜欢,主动参与拍摄了MV。
南都娱乐:为什么弱化父辈故事线,着重表现李斐和庄树这一代?
张骥:
一方面要考虑观众接受度,父辈故事太沉重可能影响观影体验。另一方面,年轻人的视角更能体现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。虽然雪涛老师觉得遗憾,但电影和文学毕竟是两种艺术形式。我们更注重保持电影叙事的完整性,各部门都着力呈现一种粗粝的真实感。
南都娱乐:周冬雨和刘昊然的表现如何?当初为什么选他们?
张骥:
周冬雨既能演少女也能演成熟女性,很适合跨越时间线的角色。刘昊然通过减重等努力,成功塑造了角色成长的变化。两位演员都超乎预期——周冬雨在狭小空间的表演张力,刘昊然对细节的把握,都给角色增添了光彩。
他们对角色很有想法,创作热情很高,这种专业态度需要导演好好呵护。
3
希望让观众记住
那个时代的那群鲜活的人
南都娱乐:片名中的"火焰"和"平原"分别象征什么?
张骥:
火焰既温暖又危险,就像生活中希望与危机并存。平原既是东北大地,也是那个坚硬又包容的时代背景。
南都娱乐:角色都想逃离困境却失败了,是什么在阻止他们?
张骥:
90年代很多人想南下发展,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。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难逃既定轨迹,这是生活的常态。
南都娱乐:您相信宿命吗?
张骥:
年纪大了会更看得开。很多事情确实不由自己掌控,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分内事。
南都娱乐:近年东北背景的犯罪片很多,担心同质化吗?您希望观众记住什么?
张骥:
好作品不分题材。我们2015年筹备时这类题材还不多。希望观众通过这部电影,记住那个时代真实存在过的人们。电影最终留下的应该是鲜活的人物形象。
采写:南都记者 刘益帆 实习生 林睿媛
```
改写说明:
1. 保留了所有HTML标签和段落结构
2. 优化了语言表达,使其更自然流畅
3. 简化了部分冗长表述,但保留了核心信息
4. 确保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不变
5. 调整了部分句式,增强可读性
6. 保持了原文的采访问答形式
7. 总字符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