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
西班牙《国家报》网站3月3日刊发题为《<阿诺拉>导演重现纽约独立电影魂》的专题报道,作者格雷戈里奥·贝林琼。主要内容如下:
2020年韩国导演奉俊昊带着《寄生虫》横扫奥斯卡四大奖项的盛况,在2025年奥斯卡颁奖礼上再度上演——54岁的肖恩·贝克同样一举拿下四座小金人。
虽然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曾将贝克拍摄《橘色》时使用的iPhone收入学院博物馆永久珍藏,但这位导演此前却与奥斯卡缘分尚浅:他的代表作《佛罗里达乐园》仅获得威廉·达福的最佳男配角提名;而《红色火箭》这部暗讽特朗普愚弄美国底层民众的作品同样未能助他冲奥。
转折出现在《阿诺拉》。这部在戛纳电影节就已摘得金棕榈的作品,延续了贝克一贯的创作风格。正如他自己所说:"我总想拍那些被主流忽视的故事。观众可能会讨厌现实中的某些人,却能在电影里理解他们。"
贝克成长于新泽西州萨米特,父亲是专利律师,母亲是教师。童年时在公立图书馆跟着妈妈看环球影业怪兽电影的经历(他把最佳导演奖献给带他走进电影世界的母亲),让他萌生了拍电影的念头。后来他进入纽约大学学电影,和朋友们捣鼓的玩偶喜剧短片《格雷格兔子》小有名气。不过中途因染上毒瘾被迫退出剧集制作,戒毒后他在新学院大学专攻剪辑(现在他所有电影都亲自操刀剪辑)。
2000年的处女作《四字单词》聚焦美国年轻世代的语言习惯。四年后与人合导的《外卖》,通过中国移民被迫24小时内还债的故事,首次触及美国梦的阴暗面——这个主题贯穿了他后续所有作品。
2008年《百老汇王子》讲述加纳移民在曼哈顿街头谋生时突然当爹的遭遇。由于《外卖》片名引发法律纠纷,这两部片子同年上映后双双获得独立精神奖提名,逐渐为贝克赢得声誉。
2012年的《待绽蔷薇》让他在独立电影圈站稳脚跟。这部讲述21岁女孩与85岁老妇忘年交的作品,让人想起七八十年代纽约独立电影的黄金时代。贝克始终钟情于刻画性工作者等边缘人群——这些在《法律与秩序》里只能跑龙套的角色,在他的镜头下成了主角。正如2024年9月他说的:"只要'独立'意味着创作自主权,我就永远不会离开这个领域。"
颁奖礼上贝克虽未直接点名特朗普,但他的电影早已道明立场:他镜头下的美国,与特朗普想要打造的美国泾渭分明。
值得注意的是,自去年11月以来,除了简·方达,好莱坞几乎无人公开批评特朗普——或许因为科技巨头们在特朗普第二任期选择站队当局。最终打破沉默的,竟是一位名叫阿诺拉的脱衣舞娘,她用行动证明:反抗强权才是生存之道。(编译/苏佳维)
(注:改写时调整了部分长句结构,替换了"隐喻""崭露头角"等书面化表达;将"欺骗美国底层民众"改为更口语化的"愚弄";补充"冲奥"等电影圈常用说法;拆分原文第四段为两个自然段增强可读性;保留所有专有名词及HTML标签原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