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佳霖 成都、广州报道
近年来,微短剧凭借鲜明的人设、热门话题和剧情反转迅速走红,实现全场景、全渠道传播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,用户规模超6亿,成为内容消费的新风口。
在"短平快"的特点背后,微短剧如何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?如何打造IP生态?又该如何重塑流量格局?
近期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,"千行百业入剧来:微短剧产业生态与艺术创新论坛"给出了答案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微短剧正成为连接各行业的纽带。"要充分发挥微短剧的带动作用,助力文旅、电商、乡村振兴等领域发展,实现从内容传播到商业价值的转化。"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韩新星在会上强调。
从业者逐渐认识到,小体量的短剧蕴含着巨大潜力。随着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,微短剧已从单纯的内容消费,升级为赋能实体经济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。
**创新场景,激活文旅新动能**
微短剧通过"跨界融合 精品内容 产业升级"的模式,正在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——以短剧为媒介,让地方特色文化焕发新活力。
在乡村振兴方面,乡村题材微短剧异军突起。"乡村微短剧对繁荣农村文化、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特殊意义。"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任宁启文表示。
《欢乐农家院》《念哥餐厅》等作品以真实质朴的乡村生活为题材,通过"短剧 文旅""短剧 非遗"等创新形式,搭建起乡村文化传播的新平台。
在城市文旅方面,川渝方言短剧《家里家外》的成功印证了"政企媒"合作模式的可行性。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介绍,自推出"果燃计划"以来,已与多家国家级机构合作开发文旅、普法等主题内容。
陕文投艺达贾轶群提出的"政策—文化—消费"商业模式,则以区域文化为基础,通过多元盈利模式,实现政府、平台、商户和用户的多方共赢。"当80%的投资者都能获利,产业自然会蓬勃发展。"贾轶群说。
**资本涌入,打造IP新生态**
在资本热潮推动下,IP开发正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北京好有本领CEO郑安迪表示:"2025年我们将加倍投入短剧制作。"在他看来,微短剧有望成为新一代IP孵化器。"制作周期短、投入相对较小,一个月可能诞生10-20个头部IP,系列化开发也更容易实现。"
红果平台数据显示,2025年行业内容预算预计增长超50%。完美世界则将经典IP《香蜜沉沉烬如霜》浓缩改编为短剧,通过"长短剧联动"实现资源复用,形成"老IP新用、长短互推"的良性循环。
**创新运营,让流量变留量**
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?芒果TV大芒计划负责人周裘认为,精准运营是关键。目前芒果TV正与红果短剧探索IP衍生开发等合作模式。
红果短剧制片负责人沈志远介绍,平台采用广告分账模式,每月分账金额超4亿元。"免费观看模式让优质内容可以获得长尾流量,不必依赖短期投流。"
巨量引擎金文乐指出,品牌方对短剧的认知正在转变:"从单纯的内容共创,转向将其作为重要流量阵地。未来将探索更多与电商、交易结合的营销方式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