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咖啡里的云
声明: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抄袭必究!
《大明宫词》从开篇就跳出了传统历史剧的宏大视角。
序幕里没有刻意强调"家国天下",最打动人的是那份"长相守"的缠绵深情。
它讲的是一个特殊家庭的破碎故事——这个家庭是皇家。
它不像《大明王朝》那样气势磅礴,也没有《甄嬛传》里的尔虞我诈。
故事就聚焦在六个人身上,他们是夫妻、父子、母女、兄弟。
这六个人有着血脉相连的亲情,却在权力争夺中各有苦衷,爱恨纠缠,最终都逃不过命运的终结。
这样的叙事角度和方式,无疑是最适合这个故事的。
在这个大家族里,每个人都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尊荣,同时也被贪婪和阴谋所困扰。
《大明宫词》开场的第一个镜头,在隐约的编钟声中,一位年迈女子()缓缓道出独白。
虽然背景渐渐淡去,但我仿佛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烛光摇曳的窗前,一位白发老人正在给孩童讲故事。
这位历经沧桑的女子依然美丽,梳妆镜里映出红木桌上那个藏着秘密的银盒。
此刻她正颤抖着打开盒子,灰尘簌簌落下。
观众在听她独白的同时,眼前会浮现出荧幕上长安城阴沉的天空。
这就像在听身边的老奶奶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。
《大明宫词》不只是一部历史剧,它更像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人,在向你娓娓道来一段往事。
盛唐的繁华不过是故事的背景,历史只是为它提供了一个华丽的舞台。
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,由一位曾经权倾天下的女子,用温柔平和的语气讲述出来,就像在诉说一个最私密的往事。
李少红导演塑造的武则天形象非常克制。
她没有刻意渲染女皇的权势,而是通过细腻的铺垫,让这个角色真实可信。
在很多宫廷剧里,女性的闺怨被过度放大。
但这部剧里的武则天打破了刻板印象,形象更加立体丰满。
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强人,既是皇后、妻子、母亲,也是皇帝。
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虽然不再年轻妩媚,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通常我们习惯从女皇的角度看这段历史,仿佛武则天的野心从她当才人时就显露无遗。
但这部剧从女性、女儿的角度出发,展现了女皇柔软、敏感的一面。
她的智慧和才能,她对权力的渴望,最终将她推上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。
就连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男宠问题,导演也用客观包容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女帝,而是一个也会为情所困的普通女子。
武则天是探讨性别平等的绝佳题材,但剧中某些细节放在今天可能会引发争议。
回归家庭固然是美好的理想,但也要承认这是男权社会长期规训的结果。
这部剧精彩地刻画了武则天的权谋与智慧。
她几乎是个全知全能的存在,一生都在与男权社会抗争,直到生命终结才交出权柄。
剧中很多细节展现了武则天的政治智慧:
当上官仪拟诏废后时,她巧妙自证清白;
她精准把握李治的心理变化;
一个眼神就能从柔弱的妻子转变为铁腕的政治家。
她与丈夫若即若离的关系,与贺兰的明争暗斗,对太平公主的宠爱,对儿子的复杂感情,晚年对男宠的依赖......
她对人性透彻的理解,让所有人都无法在她面前耍花招。
无论遇到什么危机,她都能从容应对,击败一个个对手。
武则天既是精明强硬的统治者,也是慈爱的母亲、脆弱的女人,这种矛盾令人叹服。
权力给了她至高无上的地位,让她像神一样接受朝拜,掌控他人命运。
统治对她来说是一项熟练的技能,阴谋则是她的日常表情。
大明宫是她的舞台,人们看到的只是她想展示的部分。
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,永远藏在深宫之中。
归亚蕾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武则天的深沉与谋略,母性与野心。
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,生动而克制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。
武则天晚年对镜自怜,坦然面对欲望,这些小细节让这个传奇女帝更加真实可信。
《大明宫词》是一部关于爱与阴谋、智慧与权力、斗争与谋杀的史诗。
故事中弥漫着哀伤的气息,那个年代建立在信任与统治之上的脆弱关系令人唏嘘。
身处其中的人很容易陷入疯狂,卷入阴谋。
武则天作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,决定着大多数人的命运。
她始终保持清醒,用智慧和坚韧赢得一次次胜利,成为大明宫真正的主宰。
在有些人眼中,她阴险狠毒、冷酷无情、贪恋权位。
但她没有篡位,没有谋害丈夫,一直在寻找最适合继承大统的皇子,始终心系国家。
然而这些都被那些愚忠李氏的大臣视为异端。
没人关心她付出了什么:青春、美貌、家庭温暖、与子女相处的时光......
其实我们没资格评价她,所有的感慨不过是旁观者的唏嘘。
就像老年武则天说的那句话:
"一个女人最悲哀的,就是被所有人像崇拜男人一样崇拜着。"
这一句话,道尽了她一生的艰辛。
~未完待续~
(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)
作者:咖啡里的云
一直一直
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
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
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
大明宫词:他不想当皇帝,却登上权力巅峰,拥有权力又漠视权力
极致的美好与忧伤,年少时看不懂,然岁月终让这些痛,磨钝成平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