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将按照您的要求改写文字内容,保持HTML标签结构不变。改写后的内容如下:
今日德阳天气 阴 11℃-22℃
中华文化历史悠久,内涵丰富。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鲜明特点精准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
四川文化底蕴深厚,独具特色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。数据显示,四川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三。
在四川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,至今仍保存着一批珍贵的古代艺术品。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瑰宝,至今依然光彩夺目,凝聚着古代蜀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,不仅代表了古代地区壁画的最高水平,也是人文艺术融合的历史见证。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习近平文化思想,以及省委相关会议精神,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,聚焦四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,于2024年初开始拍摄人文历史纪录片《寻画蜀道》。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制作,该片于2025年3月顺利完成。
《寻画蜀道》共两集,总时长99分钟,首次对我省现存古代壁画进行了全面影像记录。该片以壁画艺术本土化为线索,展现从东汉到明清时期四川壁画艺术的发展历程,彰显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质。观众将跟随镜头探寻古蜀道,欣赏精美壁画,感受古人智慧,并通过守护者、传承者的故事,发现不一样的四川。
该片将于2025年4月5日-6日20:15在德阳新闻综合频道首播,并同步在"德阳日报""德阳头条"微信视频号推送。
01
古蜀道上的文明之光
穿越秦岭,横跨巴山,连接古今。古蜀道以险峻著称,但它不仅是交通要道,更是千年文化长廊,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。
自东汉起,源自印度的佛教壁画艺术在中国蓬勃发展,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,逐渐形成中国特色,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。
壁画艺术如何在蜀地扎根?它与西域、中原壁画有何关联?如果壁画能说话,会告诉我们什么故事?古人用珍贵颜料描绘了怎样的绚丽世界?如何让古老壁画继续传承?《寻画蜀道》将带您寻找答案。
摄制组邀请多位专家学者,从德阳白马关出发,沿金牛道分南北两路探访,足迹遍布广元、绵阳、成都等地,还远赴甘肃、江苏、山西等地,深入古刹山林,记录鲜为人知的壁画艺术,解读其千年不衰的奥秘。
四川壁画艺术最初带有北方粗犷风格,隋唐后完全本土化,与巴蜀石窟艺术齐名。虽然唐代成都大慈寺等著名壁画已消失,但广元千佛崖等处的壁画仍与敦煌艺术交相辉映,展现大唐风采。
五代时期,四川壁画依然兴盛,巴中等地作品保留了当时的艺术特色。元明时期,剑阁觉苑寺等地的壁画不仅技艺精湛,更为研究巴蜀壁画史提供了宝贵资料。清代壁画虽有所衰落,但绵阳、德阳等地的作品仍展现了蜀地独特的审美情趣。
02
壁画背后的家国情怀
古老壁画如同一颗明珠,镶嵌在四川大地上,历经千年风雨,或鲜艳如初,或斑驳沧桑,都为后人留下无限遐想。
为什么建筑大师梁思成唯独完整记录下广汉县城?是什么让他对龙居寺壁画情有独钟?德阳宝峰寺虽险些被拆,但朴实的民间壁画最终得以保存,村民们自愿成为守护者,这背后有什么故事?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是什么让传统壁画艺术的传承者坚守初心?一位摄影师为何二十年来专注记录石窟壁画?壁画修复师李晓洋在青白江意外发现的重层壁画,又揭示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?
正如专家所言:"壁画是中华文明的基因。它终将消失,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保护,更要传承,为后人留下珍贵遗产。"
03
全新视角欣赏艺术之美
在《寻画蜀道》中,各时期精美壁画轮番登场:慈祥中带着小胡须的佛像展现汉藏艺术融合;华丽庄严的金饰佛像显示古人对黄金的尊崇;剑阁柏树、农耕场景等生动再现古代蜀地生活。
影片采用先进拍摄技术,微距镜头展现壁画细节,三维动画还原唐代大慈寺盛况。配乐也精心设计,中亚风格音乐、小提琴曲等烘托不同主题。片尾曲《壁上观》更是唱出了古今交融的历史感。
这些色彩斑斓的壁画,如同无字天书,记录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,展现着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本文作者 | 张师培 李思瑶 黄彦琳
编辑 | 孙畅 责编 | 张庆 杜敏 孙畅 监制 | 袁昱
点
亮
和
让更多人看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