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岳崇霞(艺名扬子),今年53岁,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也是一名职业演员。
35岁那年,我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拍戏机会,和著名主持人倪萍同台演出。46岁时,我终于下定决心正式追逐演员梦想。50岁那年,我获得了"最佳男演员"提名。这15年来,我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庄稼汉,慢慢成长为专业演员。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,我也从未想过放弃。
回想起46岁那年独自北漂的日子,从跑龙套做起,每当夜晚看到城市闪烁的霓虹灯,我都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。(虽然岁月在我脸上留下了痕迹,但心中的热情从未改变)
1968年,我出生在河南滑县一个偏远山村,家里有五个孩子,我排行老三。为了养家糊口,父亲不得不到两百多里外的煤矿打工,那时候村里交通不便,主要靠驴车和步行,父亲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,全家的重担都落在母亲肩上。
记忆中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,个子不高,扎着两条小辫子,总穿着洗得发白的干净衣服。她不识字,话也不多,每天就是忙着做饭、缝补衣服、下地干活,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。母亲虽然没读过书,但她经常教导我们"要勤俭节约、尊老爱幼、好好读书"这些朴素的道理。这些简单的话语,却深深印在我们兄妹心里。
(全家的重担都落在母亲肩上)
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浸透着母爱。对我来说,母亲的爱就像大海一样宽广,滋养着我生命的成长。虽然家境贫寒,但我得到的母爱一点也不比别人少。
记得上小学时,看到同学们都有新书包,我也吵着要。家里实在没钱买,母亲就连夜用碎布头给我缝了一个。第二天上学路上,我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,抬头却看见母亲疲惫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,心里突然特别难受。
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干活,喂鸡喂猪、拔草挑粪,虽然帮不上大忙,但也能减轻点母亲的负担。(这是在云南旅游时,在洱海轮船上拍的照片)
干完活后,母亲常给我讲故事。虽然她讲的大多是些没头没尾的传说,但我听得津津有味。长大后我爱上了看书,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,连饭都忘了吃,母亲就笑我是"书呆子"。因为爱读书,我的作文经常是全校第一,村里人都叫我"小秀才"。
但在我心里,一直对舞台有种特别的向往。因为书本里的故事,在舞台上都能活灵活现地演出来,这让我特别着迷。(这是微电影《铁肩》剧照,我背着昏迷的女童爬了一千多级台阶)
小时候和伙伴们玩耍,我们最爱模仿戏里的英雄人物。那时我就暗暗发誓:一定要好好读书,将来要上舞台表演。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,小学五年级时,尽管成绩不错,我还是不得不辍学了。
那时农村刚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,我们家分到了几亩地。大哥已经成家分出去单过,二哥跟着父亲去煤矿打工了。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,然后扛着锄头下地,常常干到天黑才回家。农忙时节,她累得连腿都抬不起来,确实需要人帮忙。(这是电视剧《东方战场》里我演八路军干部的剧照)
就这样,我从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变成了放羊娃。每天听到的不再是读书声,而是虫鸣;闻到的不是书香,而是泥土味。那种失落感压得我喘不过气,觉得这辈子可能再也上不了梦想的舞台了。
母亲看出我的不开心。有天下地路上,她走在前头,我跟在后面,谁都没说话。快到地头时,我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那么高大——就是这副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,却从没听她抱怨过一句。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。
后来我开始带着书下地,干完活就看书。虽然身体很累,但精神世界又充实起来。(这是《我们的西南联大》剧照,我演姚医生)
不久听说邻村开了个戏校,我高兴坏了。犹豫再三,我鼓起勇气跟母亲说了想去学戏的想法。也许是出于对我的疼爱,也许觉得亏欠我,母亲竟然同意了。
进入戏校后,我格外珍惜这个机会。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练功,跑步、踢腿、压腿......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人浑身酸痛,但我心里特别充实快乐,因为终于离梦想近了一步。可惜好景不长,戏校因为内部矛盾倒闭了,我的追梦之路戛然而止。
虽然只有短短一年,但这段时间在我心里种下了表演的种子,影响了我的一生。(不论演什么角色,我都认真对待)
回到村里,我又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。一年年过去,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地道的庄稼汉。在别人眼里,我和舞台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,但那个梦想的种子一直在我心里,等待发芽的机会。
18岁那年,我想去当文艺兵。体检都通过了,却被父亲拦下,他担心母亲一个人种不了地。看着年迈的母亲和家里的田地,我最终放弃了。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,但我不后悔,因为不能为了梦想抛弃责任。(这是演出间隙在演播厅前的留影)
当兵的事黄了后,我的生活又回到正轨。偶尔参加些村里的文艺活动,在乡亲们中间小有名气。到了适婚年龄,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。1985年订婚后,按照当地习俗,我们直到1989年底才结婚。
婚后我们有了两个孩子。一个偶然机会,我迷上了摄影,后来在镇上开了家照相馆,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安稳。我喜欢在院子里种牡丹,花开时特别美,就像我心里那个不灭的梦想。(这是化妆师在为演员化妆的现场)
2003年,我在河南电视台看到演员招聘信息,心里的火苗一下子被点燃了。面试时我唱了《少年壮志不言愁》和《驼铃》,这两首歌最能表达我的心情。很快,《天高地厚》剧组找我去当前景演员,和倪萍、杜源老师搭戏。
第一次拍戏很成功,倪萍老师夸我有天赋,还让我坐在她和杜源老师中间合影。那是2003年8月17日,我35岁,第一次真正接触表演。(这是我和倪萍、杜源老师的合影,后排中间是我)
这次经历彻底点燃了我的表演热情。第二年,我带着1000块钱去了北京,想继续追梦。但没人脉没经验,钱被骗光,手机也被偷了,最后只能狼狈地回家。看到家人,我冷静下来——作为家里的顶梁柱,我不能只顾自己。
2012年,孩子们都成家了,我当了爷爷。母亲身体硬朗,照相馆生意也不好做了,我觉得是时候为自己活一次了。2014年3月16日,我再次北上。(这是2014年拍《百思不得其姐》时的照片)
这次我明白必须靠真本事。不是科班出身,我就边跑龙套边学习,从一个表情、一个动作开始练起。经常跟着剧组起早贪黑,为了省钱有时睡在街头,过着流浪汉般的生活。看着远处的霓虹灯,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。(这是我在院线电影《小心陷阱》中饰演男一号父亲的剧照)
46岁那年,机会终于来了。导演们看我演得好又能吃苦,让我参演了《天河》,和李幼斌、林永健等老师合作,后来又拍了成龙的《绝地逃亡》。2015年我主演的《隐匿人》获得好评,2016年主演的微电影《最不能等》获奖。2018年,我凭借《生还》获得"最佳男演员"提名,同年又在《小心陷阱》中饰演老村长。
现在因为北京房租贵,我住在女儿家。没戏拍时就去公园唱歌锻炼,帮忙带外孙女。快3岁的外孙女很有表演天赋,看她跳舞时,我常想起自己的童年。(我这一生都在追梦的路上)
虽然一路坎坷,但我比很多人都幸运,因为最终做成了自己喜欢的事。这一生,我始终在追逐儿时的梦想。
【口述|扬子】
【撰文|乌溪雾】
真实人物采访: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,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。这里的每张照片都是生活的片段,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。感谢您的关注!
(本文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,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。"真实人物采访"提醒:请理性看待,勿盲目跟风。)
于是,我非常忐忑地跑到母亲跟前,说了我的想法。
也许是母亲对我的溺爱,也许是母亲觉得亏欠了我,竟然同意让我去戏校。
(《我们的西南联大》的剧照,我在里面饰演姚医生)
进入了戏校,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片天地。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,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练戏曲唱腔动作,跑步、踢腿、压腿、拿顶……
每天都这样枯燥重复的训练,不管春夏秋冬,一天下来浑身酸痛、全身都湿乎乎的。
但在那里的每一天,我都是充实的、欢畅的,
因为内心装着另外一个世界,就算是酷刑,也是快乐的。
就在我觉得可以实现梦想的时候,戏校倒闭了。
当时戏校的老师跟领导发生了矛盾,老师就带着几个老学员去剧团闯荡了,我们几个新生就被迫回家了。我的追梦之路就此戛然而止。
在梦破碎的那一刻,我犹如,突然间失去了一件挚爱的东西,茫然不知所措。
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,开启了我这个农村娃,对演艺生涯一生的追求。
从戏校回到家里,我又重新开始了日升而作、日落而归的劳作生活。
一年年重复的播种收割、犁地、除草、挑粪、喂猪......汗珠从脸上哗哗的掉,一身黝黑的皮肤在日光下格外地显眼。
(不论饰演什么角色,我都认认真真对待)
过了几年时间,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,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村汉子
。
在别人看来,舞台的梦想似乎跟我这个庄稼汉没有任何关系了。但我的内心自从那颗种子被种下之后,它就一直在等待机会破土而出。
18岁时,我准备参军去当文艺兵。当兵回来不仅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前程,而且要是能当文艺兵实现自己的舞台梦,那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。
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,当时村委会审核通过了,体检也通过了,能够被选上是很不容易的。
在父亲看来,我们农民就应该把地种好,如果我去当兵,留下母亲一个人,家里的地是种不起来的,坚决反对我当兵。
我看着家里的老母亲和几亩田地,最终我放弃了。这成了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,但我没有后悔。
我想要改变,但我不能放弃所有。
(演出间隙,在演播厅前留影)
当兵的念想就这样断了,这事也就像是生活的小插曲,我很快又恢复到之前的生活状态。
偶尔,我会参加一些乡村组织的文化活动,在乡亲们身边也是有口皆碑的,
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
自己在当地也算是小名人,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,自然少不了上门说亲的。
1985年在亲戚朋友的撮合下,我跟妻子很顺利的订婚了,根据当地的封建习俗,订婚以后不能相互走动,直到1989年底我们才结婚。
我跟妻子非常恩爱,有了一双儿女。在一次机缘巧合下,我学会了照相,如痴如迷,因为镜头中可以记录非常美好的东西。
于是,我在镇上开了一家照相馆,就这样每天油盐酱醋茶,过着简单而又质朴的生活。
日子虽然清淡窘迫,但我喜欢在院子里种很多牡丹花,
每次花开都特别的耀眼,就像是我的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的火苗,从未熄灭。
(化妆造型师在为演员化妆)
2003年,我正看河南电视台《真情在线》栏目,看到招聘演员信息的那一刻,
我内心的火苗蹭得一下窜了起来,毫不犹豫地报名了
。
面试的时候我唱了《少年壮志不言愁》、《驼铃》两首歌,这是最能代表我心声的两首歌。
面试之后没多久,倪萍和
杜源
主演的《天高地厚》电视剧的剧组找到了我,让我跟随主演,做前景演员。在影剧中,倪萍是杜源的女朋友,
我扮演杜源老师身边的一个兄弟。
我的第一场戏,我很努力,也很成功。
拍完之后倪萍老师非常高兴,夸我很有天赋
,将来在演艺事业上一定很成功。合影的时候,倪萍老师让我坐在她和杜源老师的中间。
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03年8月17日,这年我35岁了,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参与拍摄。
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音,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表演培训,但我的表演依然可以得到老师们的认可,这下彻底的燃起了我的斗志。
(我跟倪萍和杜源老师的合影,后排中间是我)
自此之后,我跟着了魔一样,整日茶不思饭不想,
我想借此机会继续完成我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。
到了第二年,我下定决心,带了一千块钱毅然来到了北京,继续圆自己的演员梦。但是当时没有人脉,没有经验,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,始终找不到门路。
实在没办法了,我就找到了中介公司,但需要交各种明目的费用,我心里明白,可能会被骗,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不想放弃。
最后钱被骗光了,手机也在公交车上被偷了,特别的狼狈。赶上当时家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,于是我就回到了老家。
回到老家后,看到父母妻儿,我激动的心慢慢恢复了平静,作为家里的男子汉,我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,一走了之。
我必须处理好家里的事情,几十年的时间我都等过,这点挫折不算什么。而且,我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。
(2014年拍摄《百思不得其姐》)
到了2012年,孩子们的婚姻大事都已经完成了,我当上了爷爷。老母亲身体非常健康,每天傍晚和邻居们一起锻炼身体,衣食无忧,暂时不需要照看。
那时候,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出现,照相行业不好做了,生意一落千丈,我就把它关掉了。
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,对其一般人来讲,可以守着几亩薄地安享生活了。但对于我来说,却正是我彻底开启梦想之旅的时候。
因为喜欢,所以执着。
以前我选择放弃了很多,但这一次,我要为我自己选择一回。
2014年3月16日我踌躇满志地重新北上。
这次我清楚,要想闯出名堂,自身必须要有真本事。
由于自己不是科班出身,
我就一边跑龙套一边学习
,跟着老师们从一个表情、一个动作学起,甚至最简单的一个音腔,我能反复的练一个晚上。
虽然年龄不小了,但我每天坚持跟着剧组起早贪黑的四处奔波,脏活累活抢着干,有时候剧组收工很晚,错过了地铁,为了省钱,我就露宿街头,
过着流浪汉般的生活。
(主演院线电影《小心陷阱》,饰演男一号的父亲)
这是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候
,却是为了自己坚守了几十年的梦想拼搏,看着远处闪烁的霓虹灯,我使劲把眼角的泪水憋了回去。
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打拼,在我46岁的时候,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。导演和同行们看我演得不错,又能吃苦,人缘也不错,他们都很器重我。
于是,我有幸参演了《天河》,与李幼斌、林永健等著名老师一起搭戏,接着参拍了成龙主演的《绝地逃亡》。
2015年由我领衔主演的数字电影《隐匿人》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好评。
2016年10月底,由我领衔主演的河南省网络协会滑州网委会联合拍摄的微电影《最不能等》荣获2016年中原公益微电影“十佳作品”奖。
我在片中饰演男一号吴峤局长,回忆片段里,我扮演他当教师的父亲。
2018年,我领衔主演的农村生活题材的微电影《生还》,在贵州省梵净山“我的乡愁微电影”节上,获得了“最佳男演员”提名奖。
同年,院线电影《小心陷阱》里,我扮演一个思想传统观念落后而又生性倔犟的老村长邵建军——男一号父亲。
(我一生都在坚守儿时的梦想,一辈子都在追梦的路上)
现在,因为北京的房租太贵了,我就住在女儿家里。在没戏拍的时候,我喜欢到公园儿唱唱歌、锻炼下身体,然后帮女儿带带孩子......
外孙女快三岁了,非常乖巧聪明,很有表演天赋,喜欢跳舞,每当看她惟妙惟肖表演的时候,就会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。
我一生都在坚守儿时的梦想,一辈子都在追梦的路上。
虽然一路坎坷,但我已经比大多数人幸运多了,因为我最终做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
【口述 | 扬子】
【撰文 | 乌溪雾】
真实人物采访: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,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,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,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,感谢您的喜欢!
(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,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。“真实人物采访”友情提醒: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,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