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姚晨贾静雯新剧口碑炸裂 实力派飙戏引爆观众期待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电视资讯 姚晨贾静雯新剧口碑炸裂 实力派飙戏引爆观众期待

    姚晨贾静雯新剧口碑炸裂 实力派飙戏引爆观众期待

    《以美之名》这部剧的现实价值比剧作本身更值得关注。

    不是说剧集本身不好看。只是和剧中那些值得讨论的社会话题比起来,艺术表现反而没那么突出。

    从剧本的故事编排、人物刻画,到演员表演、导演手法,都算得上优秀,确实是部高质量的都市剧。但即便如此,我还是觉得它引发的现实思考更有意义。

    先说说剧情。

    之前宣传说这是"首部医美行业剧"。看之前我还想,医美不就是整容吗?现在确实越来越多人打针微调。

    但这种题材拍电影更合适吧?比如纪录片形式。拍电视剧的话,内容会不会太单薄?难道要拍注射特写或者手术血腥画面?得加多少水分才能凑够集数?

    没想到《以美之名》开场一分钟就让我改观了,发现自己太想当然了。

    开头是医生对患者的术前谈话:

    "手术成功会让你重获新生。当然过程会有代价,我的职责就是把代价降到最低。这对你我都是挑战。手术中可能出现意外,所以需要我们共同面对。我会尽力,但最重要的是你的决心。记住,不管别人怎么说,你自己的意愿最关键。"

    虽然是套话,但作为术前鼓励也够用了。

    真正震撼我的是下一个镜头。

    对面的女孩摘下口罩,露出一张被肿瘤扭曲的脸。

    这一刻我才明白,医美不只是为了变美,更能帮助那些活在阴影中的人重见阳光。

    这立意,一下子就升华了。

    之后剧情双线展开,一边是乔杨在公立医院,另一边是周静雯在民营医美机构。

    除了开场的"金角大王"女孩,后续还有被家暴满身疤痕的母亲、通过面部移植重获新生的父亲等案例。

    这些故事里,有普通求美者,但更多是因先天或后天缺陷不得不手术的人。

    这让我想起去年一次经历。

    车祸后我去看腿伤,第一家医院说要植皮。我觉得小题大做,就换了家好医院。挂号时看到"烧伤整形科"心里一沉,结果医生说是小伤。刚松口气,就看到下个病人整个头都包着纱布。

    这样的伤者,不整容怎么恢复正常生活?

    《以美之名》看下来,感觉是在为医美正名。

    想改变人们对医美就是整容的偏见,展现这个行业的正面价值。

    把"医美"从消费主义中剥离,还原其医疗本质。

    双女主还有各自的故事线:乔杨和父亲的矛盾,周静雯家庭事业的失衡。还用一桩医疗事故串联两人过去——当年因为乔杨堂姐在周静雯违规介绍下整容致死,两人反目,如今又成同事。

    整体来看,《以美之名》的故事确实扎实。

    姚晨和贾静雯的演技不用多说。特别要夸姚晨的表演,就三个字:自然派。好像在自家客厅演戏一样自在,真是天赋型选手。

    最后重点说说剧集的社会意义。

    《以美之名》最棒的是每个人物都能引发共情。像我这种容易动摇的,刚觉得A说得对,B一反驳又觉得也有道理。

    比如第一个肿瘤女孩。

    保守派医生建议分次手术,觉得命比美重要。乔杨坚持一次性切除,说"对很多人来说,美和命一样重要"。

    再比如被家暴的妈妈想隆胸。

    周静雯同意手术,因为哺乳导致胸部变形让妈妈自卑。乔杨反问:完美的胸真能让她重生吗?她到底为谁而美?

    还有跟风做眼睑手术的女孩们。

    乔杨劝阻说这是病态审美。周静雯认为应该满足顾客需求。乔杨质疑:这需求是自发的还是被营销灌输的?

    每个案例都没有标准答案,这就是生活的复杂性。

    剧集的价值就在于抛出这些问题,让观众自己思考:

    美和命哪个重要?

    我们为谁而美?

    所谓的美是真心喜欢,还是被市场洗脑?...

    更难得的是,剧中还涉及医生收红包、网络暴力、医美行业暴利等社会现象。

    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剧,真的很久没见了。

    商务合作/(微信:pachongsw1)

    加影迷群请加微信:caodahua1994

    喜欢请点在看,分享给更多人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姚晨新片以美之名口碑爆棚 资方看走眼再遭打脸 实力派演员选片眼光获赞
    下一篇
    我的后半生银发经济崛起藏海传肖战张婧仪新剧获证引关注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