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电视剧创作呈现出一个明显趋势:都在刻意淡化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份。究其原因,一是感情戏容易拍得狗血离谱,二是现代观众对纯粹爱情的信任度普遍降低——毕竟现实中的出轨八卦比荧幕CP更让人津津乐道。
《值得爱》这部剧就巧妙抓住了这个时代痛点。剧中设置了一对00后观众视角,他们原本对老套爱情故事嗤之以鼻,却意外被一段记录80后纯爱往事的"年代剧"纪录片吸引。两个造型复古的80后,连吵架都能吵出诗意,这种画面在当下确实难得一见。
故事主线其实很简单:由王安宇饰演的周水和王玉雯饰演的代大吉,两个海南的大学生,用不到两集就确认关系,随后开启北漂生活。这种干脆利落的叙事节奏,在如今动辄几十集铺垫感情线的剧集中实属清流。
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相识过程:女主去男生宿舍找前男友算账,却阴差阳错和男主聊上了。说一见钟情太夸张,说毫无感觉又不尽然,就是这种微妙的情愫,让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。
与其他都市爱情剧不同,《值得爱》把重点放在了"同居生活"这个阶段。筒子楼里住着形形色色的北漂族:挖矿的程序员、带孙子摆摊的老人、打工的学生...在这样逼仄的环境里,小情侣的日常既真实又动人。
剧中不乏让人心头一暖的细节:男主穿着玩偶服偷偷给女主加油,女主为赚钱硬着头皮上台扮丑...这些情节之所以打动人,是因为展现了爱情最朴素的样貌——相互扶持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中"麦琪的礼物"式的情节:学电影的男主摄像机坏了,失业半年的女主想方设法要给他换新镜头。这种无私付出在00后看来可能很"恋爱脑",但正是这种纯粹,构成了故事最动人的底色。
这部剧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用弗洛姆的爱情哲学作为框架:真正的爱需要具备关怀、责任、尊重和了解四大要素。周水和代大吉的关系完美诠释了这个理论——他们能读懂对方的未尽之言,犯错后会主动担责,彼此尊重理解的程度甚至超过很多亲人。
但编剧没有止步于理想化的爱情。通过设置各种现实困境:工作机会、异地考验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...剧集探讨了一个深刻命题:当完美的爱情遇上不完美的现实,人们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维系这段关系?
与其他爱情剧不同,《值得爱》没有回避生活的复杂性。它像一组精妙的对照实验,通过调节经济压力(30%)、环境因素(20%)、社交影响(15%)等变量,观察爱情的变化。这种处理方式让故事既有浪漫色彩,又不失现实质感。
剧中配角也各具特色:沉默的健身教练、退学的女大学生、投资失败的大姐...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鲜活的北漂图景。他们的存在提醒观众:爱情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始终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。
与其说这是部爱情剧,不如说是关于"青春试错"的思考。在00后观众看来,主角们的某些选择确实很傻:被黑中介骗、漫无目的地求职...但谁年轻时没犯过傻呢?正如剧集暗示的:年轻时的试错不是浪费,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《值得爱》最难得的是,它没有刻意说教,却处处引发思考。当大多数爱情剧在主角确定关系时就草草收尾,它偏偏聚焦于"相爱之后"的日常——那些既要面对柴米油盐,又要守护初心的真实挑战。
看这部剧时,总让人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。20岁时觉得天大的困难,现在回想反而成了珍贵记忆。就像剧中展现的:20岁的穷游和60岁的豪华旅行,体验到的快乐是截然不同的。有些美好,真的只有特定年纪才能体会。
在这个讲究实效的时代,《值得爱》大胆地为"精神需求"正名。它通过周水和代大吉18年的情感历程告诉我们:不是所有没有结果的事都算浪费,有些经历本身就是意义。
当大多数爱情剧还在堆砌工业糖精时,这部剧已经上升到了哲学思考的层面。它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一个永恒命题: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,纯粹的爱情是否还有存在的可能?而这个问题,或许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答案。
家里人给你安排工作,你去不去?所有同事都在放空自我,确实也没啥事可做,不过这样就要异地,乐意吗?
特别有艺术梦,女朋友也愿意托举,当“李安的老婆”那样的角色,但自己良心过不去,对方的好心慢慢变成对自己的折磨。看到变世俗的自己,女朋友也很失望,是应该自觉先和对方保持距离吗?
基本两性博主评论出现的抱怨会分为两大类,女网友吐槽男的不上进、太抠搜,男网友吐槽女的不懂自己、太物质。
《值得爱》里,偏偏设计出一个宁可把理想和自尊这些常规借口放一边,也不舍得女朋友受罪的男生,和一个毫无物质之心的女生。
但,如果获得了一份得天独厚的真感情,又如何按照哲学家理论里“坠入情网”和持续的爱存在区别那样,要付出多少,才足以能维护有情饮水饱?
高规格感情关系的一切因素都在,还会有过不去的坎吗?
试错成本≠贬义词
这个剧很多时候我不想用“好看”去形容,虽然平心而论就是好看——
人美,镜头语言美,出租屋能拍得旖旎,得是有几分硬功夫。
不仅是俩主演眼神拉丝,剧中的大小配角都水平可以,不善言辞的健身教练和被学校退学的女大学生,被金融市场榨干积蓄的大姐大,一直没摘过墨镜态度冷漠但最后又帮了女主一把的女导演……
同样的剧情,放在某些叙事里可能是狗血式制造焦虑,《值得爱》里则是一种“有希望就好”的加油打气。
这种积极带来的美好感,也很美。
剧里的点点滴滴都在提醒观众,只要是个人,就在社会里生活,只要在社会里生活,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人,只要有形形色色的人,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事儿,只要有这么多事儿,感情就不可能是单一条件影响的唯一结果。
比起好看,我更喜欢用有趣去形容《值得爱》。
没啥特意上价值的地方,也没有喊口号的切片台词,但处处都会让人产生回甘。比如以00后的reaction机位二人组眼里,周水和代大吉有些行为真是太傻了,纯就是在浪费时间试错。
比如被出租车司机 不靠谱中介来回忽悠,漫无目的地求职balabala。
不过回头一想,谁的生活里没有试错过呢?
与其说《值得爱》是一部都市爱情故事,不如说,是一部讨论“花时间去追逐美好,即使可能得不到,算不算浪费光阴”的故事。
试错可能是遗憾,却也没有必要翻来覆去地抵触。周水和代大吉的相处里确实有很多次不慎踏错,可也正是因为各种试错,成为了对方人生里无法取代的拼图。
就像人生可以允许gap year那样,青春怎么不能试错了?即使是试错,年轻气盛的时候试过错,明白了,那不比糊涂地长大要合理吗?
没有上价值观,却在剖析价值观;没有专门去强调青春,却每一句都是青春。
E姐结语
现在的观众不爱看爱情,除了爱情剧这个领域本来就是一堆苟使之外,还在于太多人都对爱情本身没有幻想了。
为啥小甜剧经常拍完相识、暧昧、一点点小矛盾之后,大结局就是相爱,而不写确定关系之后的部分?因为相爱之后就要共同面对生活了,而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。
如果把爱情创作设计成一个函数,多数都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,顶点是确认关系。
而《值得爱》里体现的关系是:
会有一点想发疯的时候,但不会持续地发疯;能忍受长期的低谷,但忍受存在有效期;还有一些美好有最佳赏味期,年轻的时候没经历就是没经历,20岁的穷游和60岁的豪华游,或许某些美好记忆,只有前者才有。
我一边看一边会有这么个感受。在我不到30但又快到30的那几年,经常有一种想法是,在20岁刚出头的时候有太多好东西没有享受过了,想来只是各种可惜。
但最近几年又可能会考虑,那时虽然好东西没怎么享受到,但凌晨4点起床去看日出、吃苍蝇馆子午餐的经历如果是现在去体验,很可能只会骂骂咧咧,而当时是没觉得多痛苦的。
《值得爱》里便是有这么几分意思。
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现实,不信虚无缥缈的东西,但周水和代大吉的18年交织在这个剧里并不只是一段爱情,还代表着一些年少轻狂时的选择、出于个人意愿的精神需求等“抽象”的事物。
精神需求不见得一定是和务实违背的东西,只是大家都不喜欢没结果。可没结果的事儿一定是亏了吗?
一部爱情主题的剧,不仅拍出文艺和美感,还拍出了些许哲思味儿,怎么办?有脑子的人就是很难抗拒这种剧啊!
今天的深夜话题:
你的青春有过“试错”体验吗?
来评论区聊聊吧~
王宝强的“疯魔棋士”:时代夹缝中的孤注一掷
《玫瑰的故事》:告别一场变质的爱情,需要脱敏多久?
这个时代还有如此坚定的爱情?
-今天头条の作者-
你的小仙女E姐, 哲学派的碧雕
图/值日生:菜籽 美编:树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