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,保持原有HTML标签和结构不变:
"封神梦"真的破灭了吗?——事实并非如此!这场资本博弈中,乌尔善不仅没有亏本,反而略有盈余。
当《唐探1900》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和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纷纷延长上映至4月30日时,
乌尔善
却出人意料地宣布《封神2》下映,并公开发文致谢观众。
那么问题来了,"封神系列"两部作品过后,乌尔善究竟是怎么实现盈利的?既然已经赚钱,第三部的制作自然板上钉钉。
此外,他的另一个重点项目《郑和下西洋》也可以继续推进。
一、制作成本之谜。
2023年,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以26.36亿票房和豆瓣7.8的高分让乌尔善声名鹊起。
当时他意气风发,与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共同宣布将斥资30亿打造"中国版《指环王》",计划每部投资10亿。
这个消息让国内影迷热血沸腾,业内同行也跃跃欲试:
中国神话大片的黄金时代要来了!
第一部成功后,没人质疑10亿投资的合理性。但第二部上映后,观众却大跌眼镜。
殷郊的"蓝精灵"造型和粗糙的特效,实在难以让人相信这是10亿投资的成果。有观众调侃:这种水平4500万就能搞定,何必吹嘘10亿?
不过早在第一部上映时,电影频道就根据北京文化财报推算:
三部曲总成本可能只有16.5亿。
所谓30亿投资,很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方加入。
二、《封神2》收官,系列总票房38亿。
春节档过后,在众多新片冲击下,《哪吒2》和《唐探1900》依然保持稳定排片。
《封神2》上映60多天后,单日票房跌至10-20万区间,与其勉强维持,不如及时收手。片方选择与流媒体平台达成协议,果断结束院线放映。
这意味着该片将转战网络平台,最终票房定格在12.25亿。
关于《封神2》的失利,主要有三个原因:
首先是特效质量欠佳;其次是剧情改编不当,将史诗神话变成了儿戏般的剧情;最后是乌尔善独特的审美风格。
观众用票房给出了公正评价,现在的观众眼光越来越毒,烂片很难再轻松赚钱。
第二部12.25亿加上第一部26.36亿,系列总票房达38亿。
若按每部10亿成本计算,确实血本无归。
但如果按三部总成本16.5亿计算,平均每部5.5亿,前两部总投入11亿,而片方分账票房达14亿,净赚3亿。
此外,《封神》系列海外版权表现不俗,东南亚多国同步上映,至少回收2亿。
加上流媒体版权收入,前两部实际盈利约5.5亿。也就是说,他们不仅没亏,还提前赚回了第三部的制作费。
因此,《封神第三部》无论票房如何,都是纯利润,根本不像某些媒体说的那样血本无归。
乌尔善曾表示,若三部曲失败,他将用十年还债。但现实是,他现在过得很好。
更令人期待的是,《郑和下西洋》第一部已定档2025年第四季度开机,这哪里像是失败者的姿态?
乌尔善的世纪长生天影业拥有三部曲30%份额,公司至少盈利1.5亿,他本人也小有收获。
三、乌尔善的三大IP布局。
乌尔善的野心不止于此,他手握《封神三部曲》、《异人之下》和《郑和下西洋》,正在构建自己的"IP帝国"。
《异人之下》第一部反响平平,第二部杳无音信,可能已经搁置。
《封神》系列则呈现不同局面,第一部大获成功,第二部略有亏损,但整体仍保持盈利。
乌尔善告别《封神2》时表示:"重视观众意见,未来会更加努力!"
这也预示着他们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《封神3》的制作中。
实际上三部曲已经全部拍摄完成,现在只需资金回笼用于《封神3》的特效完善。如果第三部能保持第一部的水准,冲击30亿票房并非不可能。
到那时,乌尔善将成为真正的赢家。
至于《郑和下西洋》,这部对标《加勒比海盗》的航海史诗,目前最需要的是寻找投资方。
凭借《封神》系列积累的口碑和资金,乌尔善应该不难找到合作伙伴。
只要资金到位,这个项目很可能顺利启航,推动他的IP版图再上新台阶。
成败在此一举,让我们拭目以待!
你认为《封神》系列的真实成本是多少?30亿还是16.5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