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那部低成本惊悚片《饥饿站台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影片用一座想象中的垂直监狱来反映人类社会难以消除的阶级矛盾,不仅故事创意独特,那些暗藏的隐喻更是让人细思极恐,把"高概念"玩出了新花样。
正因如此,导演加尔德·加兹特鲁·乌鲁蒂亚的新作品一直备受关注。
去年10月,他的新片在西班牙锡切斯电影节首映,这次的故事设定同样脑洞大开:一种神秘病毒突然爆发,感染者会发疯后死亡,但奇怪的是这种病毒似乎只针对有钱人......看来导演对阶级差异这个话题真是情有独钟。
不过影片上线流媒体后评价却一落千丈,豆瓣评分从最初的8.1分暴跌至5.2分,而且还在持续走低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充满争议的——
《财富流感》
。
女主角劳拉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高管,日常工作就是听各路制片人推销剧本,从中挑选值得投资的项目。
她跟不少大明星关系不错,经常出入各种高端社交场合,在普通人眼里绝对算得上是成功人士。
但劳拉自己并不满足,觉得就算再奋斗几十年,离真正的"有钱人"还差得远。
因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,她和家人关系疏远,正在和丈夫闹离婚,争夺女儿抚养权。劳拉盘算着,以自己优越的经济条件,拿到抚养权应该不成问题,之后就能带女儿去伦敦开始新生活。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她突然升职了。
原来公司最近要拓展慈善业务,上司想让她负责这个新部门,虽然工作更忙了,但薪水也涨了不少。
升职后的第一个任务,是去参加一场拍卖会。
竞拍品是英国王室捐赠的名画《美杜莎之筏》的复制品。
上司交代她,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画拍下来。
没想到拍卖会上突发意外,画作的捐赠者突然浑身抽搐,当场死亡。
现场一片混乱,拍卖会只能中断。
事后劳拉在新闻里看到更惊人的消息:最近全球顶级富豪接连死亡,症状出奇地一致,就像染上了某种怪病。
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王室突然要捐画,上司为什么急着做慈善。
没人知道这场"瘟疫"的源头,只知道它会按照个人财富多少来选择目标,也就是说等顶级富豪死完了,就该轮到中产阶层,最后连普通人也难逃一劫。
感染者发病前有个明显征兆:牙齿会变得异常洁白。
政府只能通过检查牙齿来筛查疫情,试图把有钱人都隔离起来。
但问题是:
到底有多少钱才算有钱?
没人知道瘟疫已经蔓延到什么程度,自己是不是已经达到了被感染的"标准"。
一直觉得自己不算"有钱人"的女主,这下也慌了神。
富人们为了保命,纷纷关停企业、贱卖资产,把财产转给别人,这直接导致社会秩序崩溃,底层民众的仇富情绪更加严重。
偏偏这时,女主得知女儿离家出走了。
因为受不了父母整天吵架,女儿决定搬去乡下和外婆住。
女主想接女儿回来,立刻订了机票赶往母亲家。临走前她还想把财产转给助理,可惜被识破了。
到了乡下,女主见到了丈夫和女儿,正商量接下来怎么办。
但村民们很快发现她回来了,担心她把瘟疫带来,拿着家伙要把她赶走。
就这样,女主一家不得不带着财产开始逃亡,在女主母亲的建议下,他们决定坐船逃往非洲。
影片前后两部分风格差异很大。前半段围绕"财富流感"展开,像是一部都市惊悚片;
后半段则变成富人们的"大逃亡",从城市逃到乡村,从陆地逃到海上,最后流落到一个原始部落才安定下来。
逃亡途中,女主的母亲和丈夫相继遇难。
当她带着女儿来到原始部落时,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光鲜亮丽的女强人。想起以前拼命想当"有钱人"的自己,她都觉得可笑。
在这个部落里,大家一起劳动,按劳分配食物,找到的物品也是平均分配。这里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,自然也没有贫富差距。
这场席卷全球的瘟疫,似乎消除了人们对金钱的执念。
但在部落安定下来后,某天女主发现一个村民戴着她以前的手表,就想用贝壳跟对方交换。
当村民一颗颗拿走贝壳时,女主突然露出诡异的笑容。
要知道,贝壳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货币之一。
这个结尾的寓意很明显——
即便经历了足以改变人生的磨难,人类骨子里的贪婪也不会消失,货币终将再次出现。
影片确实有不少值得玩味的隐喻,比如那幅《美杜莎之筏》,描绘的是海难幸存者为争夺食物自相残杀的场景。
《美杜莎之筏》西奥多·杰利柯
再比如富人牙齿变白的设定,暗讽"穷人看不起牙医"的社会现实。
可惜这些隐喻撑不起影片空洞的世界观。瘟疫到底怎么锁定目标?社会如何在几天内崩溃到原始状态?除了富人外,普通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?
这些关键问题影片都没交代,导致这个看似高能的设定显得很儿戏,口碑崩盘也就不奇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