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

    娱乐星闻 票房堪忧奉俊昊科幻梦撞墙
    首页 娱乐星闻 电影资讯 票房堪忧奉俊昊科幻梦撞墙

    票房堪忧奉俊昊科幻梦撞墙

    昨天看到一则票房新闻,报道了奉俊昊导演的最新科幻作品《编号17》。该片以1910万美元的成绩登顶上周末北美票房冠军,但全球累计票房仅为5330万美元,与影片的高额投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据悉,这部筹备多年的科幻巨制制作成本高达1.18亿美元,加上约800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,预计需要达到2.75亿美元的总票房才能实现收支平衡。考虑到目前北美观众仅给出B级评分,影片的票房压力确实不小。

    作为《寄生虫》斩获奥斯卡后奉俊昊时隔六年的科幻力作,《编号17》承载着观众的高度期待。然而从实际表现来看,虽然称不上烂片,但以奉俊昊一贯的水准来衡量,这部作品在其导演生涯中恐怕只能排在中下游。内地市场预计票房不足2000万人民币,豆瓣评分也仅维持在7.2分,这些数据都表明影片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。对于这样一部筹备多年的科幻大片来说,这样的表现确实令人略感失望。

    不过,影片仍然保留了奉俊昊作品的鲜明特色。故事依然建立在现实背景之上,延续了导演对社会阶级议题的深度探讨。虽然改编自原著小说,但《编号17》延续了从《寄生虫》到更早作品中的阶级主题,以及对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批判。通过马克·鲁法洛与罗伯特·帕丁森饰演角色的鲜明对比,影片深刻揭示了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。特别是以"耗材"形式存在的米奇这一角色,将底层劳动者的处境推向极致,既延续了导演一贯的主题表达,又为影片增添了荒诞喜剧的氛围,堪称全片最出彩的部分。

    影片前半段的叙事还算引人入胜,但后半部分则显得有些混乱乏味。政治隐喻过于直白,马克·鲁法洛的角色俨然是科幻版的川普,而人类与外星生物的关系也被解读为对美国移民政策的影射。这些刻意为之的政治表达反而削弱了影片的观赏性,使剧情显得生硬。托妮·科莱特饰演的夸张角色虽然令人联想到《雪国列车》中的蒂尔达·斯文顿,但这种过于荒诞的表演风格反而削弱了影片的现实感,使整体氛围显得浮夸。

    纵观奉俊昊的创作轨迹,似乎韩国本土的现实题材才是最适合他的土壤。从《杀人回忆》到《寄生虫》再到《母亲》,这些扎根于韩国社会的作品无不精彩纷呈,既具本土特色又富有社会意义。相比之下,他执导的几部国际化科幻作品,包括这次的《编号17》以及之前的《雪国列车》和《玉子》,都显得稍逊一筹。当导演离开熟悉的创作环境后,作品往往缺乏着力点,虽然视听效果出众,但故事总给人一种悬浮感,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。

    关于影片的票房表现,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其艺术性与商业性存在错位。主流观众期待的是场面宏大、情节简单的科幻大片,而《编号17》在哲学层面的探讨略显艰深,加上原著并非知名IP,对普通观众吸引力有限。另一方面,追求深度的观众又觉得影片过于商业化,主题表达不够深刻。这种定位上的尴尬,加上高昂的制作成本,使得票房回收面临巨大压力。

    据悉,奉俊昊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将转向动画领域,讲述深海生物的故事。作为观众,我们更期待他能回归自己擅长的创作领域,毕竟那些扎根现实的题材才是他最能得心应手的创作方向。

    这一方面是延续了奉俊昊导演作品的一贯主题,另一方面也是给了影片一个荒诞喜剧的氛围,这也算全片最亮点的地方了。

    而影片在前半部分去讲这部分的时候,其实还算相对有趣的。

    而在后面的部分,就多少有些混乱,或者说是无趣的。起码,作为观众的我,是不太能搞懂这部分主要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。

    一方面,你会发现影片会有非常明显的政治隐喻,马克·鲁法洛的角色基本就是一个科幻版的川普,而人与外星大虫子之间的矛盾与和谐,其实也可以与美国的族群和移民政策做个呼应,同样的政治细节还有非常多。

    总之,由于这部分在政治诉求上过于刻意,反倒削弱了影片的趣味,有点为了讽刺而讽刺了,剧情倒是没那么有趣了。

    就好像托妮·科莱特在片中的那个角色,她这个角色是非常夸张和荒诞的一个角色,会让人想起之前《雪国列车》当中的蒂尔达·斯文顿,都是以非常有特点的荒诞式形象与表演,去增加影片的讽刺味。

    但这样的收效到底如何,其实都有待商榷。起码以当下的观感,每次都会感觉被这种荒诞的角色削弱了影片的的现实感,整部影片会更浮夸、更飘一些。

    其实一直有种感觉,奉俊昊的电影土壤还得是韩国,而且还得是更现实一些的题材适合他。

    无论是《杀人回忆》,还是《寄生虫》以及《母亲》,他的这类作品总是很出彩,而且很有落脚点,会觉得很精彩、很本土化,且更有社会意义。

    而他之前的几部国际化的科幻大片,就都差那么点意思,包括这次的《编号17》,以及之前的《雪国列车》或者是《玉子》,其实排名都相对靠后。

    感觉每当奉俊昊离开了他自己的国家之后,作品就总是缺了些着力点。虽然仍然玩得非常疯,视听上也很多想法,但除了热闹与荒诞之外,总有一种故事太悬浮,离我们太远的感觉。

    也就是说,我们并不能真正进入这样的故事,对角色也缺少认同感。

    能看,但也确实很难留下太深的记忆。

    而关于影片的票房表现,我看到一些说法是由于影片在艺术和商业上都有些错位。

    喜欢主流电影的观众,其实更喜欢一些简单有趣,包括更多大场面的科幻片,这部影片其实并没有提供特别多这方面的内容,甚至会有些深了(尤其是克隆体引发的一些哲学含义),而且原著又不是大IP,对普通观众确实吸引力有限。

    而对于另一部分喜欢看到深度的观众,这些荒诞与喜剧的内容,又会让他们觉得有些过于商业化,太浅了。

    总之,就是那种两头不靠的片子,加上投资又那么高,票房回收确实就很大压力了。

    而之前看采访,奉俊昊导演说他的下一部要拍动画片的深海生物的故事,不知又会如何呢?

    可以的话,还是希望可以回归他自己擅长的领域吧,那些应该会更得心应手一些。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北上太煽情马奶奶晕倒炸出多少催泪的高光瞬间
    下一篇
    羊羔毛外套保暖贵气中年女人穿搭更美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